艺考界资讯

艺考界资讯

艺考界资讯

傩堂戏及面具

来源:河南艺术中专学校招生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4-01 06:34:07

摊堂戏也是傩戏家族中的一个重要品类。因地域和民族的不同,傩堂戏又有傩愿戏、傩坛戏、傩神戏、还傩愿、神戏、鬼脸戏、端公戏、师道戏、土地戏、师公戏等称谓。这种戏在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广西、 云南等首(区、市)的汉、苗、土家、布依、侗、毛难、仡佬等民族中都有流行,是一种流行地域较广、涉及民族众多的傩戏。

傩堂戏是一种宗教祭祀色彩很浓的戏剧,演出前要举行复杂的法事。首先,傩师在堂屋或堂屋外的院坝精心布置傩堂神案。堂屋正面或院坝正对堂屋的一面布置竹子编扎的彩楼牌坊,称为"三清殿"。"三清殿"前置一神案桌,桌上供棒司傩大神---傩公和傩母的木雕头像,摆放令牌、神卦、司刀、玉印、牛角、牌带、马鞍等法物。 牌坊正面悬挂"三清图"和"师坛图"。"三清图"是绘在纸上的三轴彩画,每轴画上有众多神衹。"师坛图"是历代摊坛祖师神位图,其上写着傩坛历代祖师传承表。演出前,傩师身着法装首先虞诚地祭拜"师坛图",祈求历代祖师保佐演出获得圆满成功。演出结束,傩师要在"师坛图"前举行谢师仪式。法事施行的全过程充满着森严、肃穆的气氛,使人感到已进人一种神秘、恍惚的"神化"境界。

傩师施行法事完毕,演员便佩戴面具上场表演戏剧。 上演戏剧均有本所依。剧本有的取材于神话传说,有的取材于历史故事,有的取材于现实生活。剧本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安排、语言锤炼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开洞>>、"<<开路将军>>、"<<押兵先师>>、<<开山莽将>>、<<关爷斩蔡阳>>、<<霸王抢先锋>>、<<李龙>>、<<歪嘴秦童>>、<<梁山土地>>、<<勾簿判官>>、<<钟馗斩鬼>>、<<安安送米>>、<<八仙庆寿>>等等都是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著名剧本。傩堂戏剧目数量较多,粗略统计有几百个。但各地数量多少不一。仅贵州省德江县流传的剧目就多达百余个,被傩文化学界誉为"摊堂戏之乡"。

与地戏一样,傩堂戏演出的全过程演员都要佩戴面具,傩堂面具的质料多为杨木和柳木,因杨木质轻又不易开裂,柳木民间认为可以避邪。制作工序与地戏面具大致相同。但工艺技术不如地戏面具复杂和精细。造型也偏重写实,也予以夸张,具有凝重实感。色彩的运用不像地戏面具那样复杂和绚丽。傩堂戏面具色彩较为单一、和谐,不强调以色彩的变化来表现人物性格和身份,却以雕刻手段产生各种不同造型来完成戏中人物形象、性格和身份的刻画。由此产生出男、女、老、少、文、武、鬼、神、僧、道、丑等角色。

从艺术造型上看,傩堂戏面具主要有正神、凶神、世俗人物三大类。

正神面具

正神是一些正直、善良、慈祥、温和的神抵。他们的形象多为慈眉大眼、宽脸长耳、面带微笑,仿佛是生活中习见的老翁、老妪和少男少女,而不是高高在上坐享人间香火的神抵。例如先锋小姐,她是<<霸王抢先锋>>戏 中的主角,又称仙锋小姐,原名崔良玉。戏中描写先锋小姐的形象是:"眉毛弯弯龙戏水,樱桃小口露银牙,收拾打扮多细雅,赛过南海世观音。"面具艺人根据戏剧之描写,以简洁明快的刀法、柔美流畅的线条,把她雕刻成一个头戴凤冠、面相丰满、弯眉秀目、端庄美丽的少女形象,为小旦造型。又如梁山土地,他是主管纳吉驱邪、赐福添寿的乡神,又称土地、青苗土地、引兵土地等。面具艺人根据梁山土地的司职把他雕刻成慈眉善面、两耳肥大、神态安祥的老翁形象,整体形象显得稳重平和。消灾和尚则是查看冲傩主人是否诚心、品德是好是坏、傩祭准备工作是否符合要求。其面具造型为圆脸秃头、笑容可掬,额上有个硕大的福包。整体形象亲切可敬。唐氏太婆,是傩堂戏中最重要的神抵之一,名唐氏仙娘。相传她是大唐天子的女儿,出嫁后因相貌丑陋 而被赶出夫家,被玉皇大帝封为把守桃园洞(收藏傩堂戏面具的地方)的神衹。其面具造型注重写实,头盘发善,满面皱纹,慈眉善目,满脸笑容,一副乡村老妪形象。这些都是最为典型的正神面具。正神面具有很多,造型大抵如上所述。

凶神面具

凶神是一些勇武、凶悍、威猛、狂傲的神抵。在傩堂中,他们担负镇妖逐鬼、驱疫祛邪之职。他们的整体形象咄咄逼人。线条粗扩、奔放是凶神面具造型的共同特征。在雕刻制作时,面具艺人在写实的基础上作恰如其份的夸张,把他们雕刻成头上长角、嘴吐撩牙、横眉竖眼、眼珠凸鼓、满脸煞气等等之类的形象,凶神恶煞的精神气质获得了充分的表现。此类面具中的开山莽将、开路将军、押兵先师、关圣帝君、勾簿判官、灵官等等最为典型,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开山莽将,又叫开山猛将,僻堂中最凶猛的镇妖神衹之一。在傩堂戏中,他手执金光钺斧,砍杀妖魔鬼怪,为人们追回失去的魂魄。其面具造型,头长尖角、撩牙外露、眼珠凸鼓,整个面目狰狞可畏。开路将军,又叫开路先锋,是傩堂中的先导之神,其职责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扫除前进道路上的妖魔鬼怪。其面具造型与开山莽将相似,但他头上有三只角。另一凶神即押兵先师,其形象与开路将军相似,两种面具没有特别的区分,可以互相通用。不过,押兵先师的职责是引导各路天兵天将出人傩堂。勾簿判官,又称为勾愿判官。在傩堂中,他担负惩治作恶多端的坏人和妖魔、为人们勾还良愿之责。其面具造型是头戴官帽、面色严正、两眼炯炯有神,一副明察秋毫、铁面无私、伸张正义的严正判官形象。灵官,又叫王灵官,是位道教护法神。他职掌天上人间纠察,在傩堂中专门搜捕混人傩堂的邪魔妖鬼。灵官面具面色赤红、头戴道冠、嘴吐撩牙,长有胡须,额间有一只混赤眼,一副凶猛的模样,关圣帝君,简称关公、关爷,即三国时名将关羽,民间尊其为武圣人。他是滩堂?lt;<关爷斩蔡阳>>的主角。关公面具为丹凤眼、卧蚕眉、红脸黑须、头戴战盔,表现了他英武神勇的著名战将特征,与<<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中的关羽形象非常相似。

世俗人物面具

世俗人物在傩堂戏中有正面人物和丑角两类。这两类面具在造型艺术上差异较大,正面人物面具造型多为五官端正、眉清目秀,表现出淳朴、忠厚的个性。其表现手法为写实,很少夸张和其它方面的装饰。它们类似正神面具但更加世俗化。如甘生八郎、么儿媳妇、姜师、安安、鞠躬老师、卖酒娘子等等,其中甘生八郎和么儿媳 妇最为典型。甘生八郎又叫干生八郎,是<<甘生赶考>>戏中的主角,他的任务足在傩堂中为愿主还愿领性。其面具造型为小生形象,头戴冠帽,冠顶有一圆球,眉清目秀,一副书生模样。么儿媳妇和鞠躬老师为他修整,三人演出了一段生动幽默的戏。么儿媳妇面具头梳双髻,眉目清秀,如同现实生活中的年轻巧妇。

丑角面具则在写实的基础上突出滑稽的人物形象。这类面具或歪嘴皱鼻,或细眉小眼、或吡牙咧嘴,或五官失调。如秦童、秦童娘子、算命先生、唐二、秋姑娘等等都是很生动的丑角面具造型,最为有趣的是秦童。秦童在<<甘生赶考>>中表现得格外突出。他机智幽默、妙语连珠,还时不时耍点无赖。面具艺人抓住戏中描写,把 他雕刻成头梳歪髻、斜眉扯眼、歪嘴咧牙,于滑稽中透着五官失调之美。

傩堂戏面具除了上述三类以外,在个别戏中还使用牛头、马面、孽龙、白猿等动物面具,不过数量较少。这类面具也较为生动传神。

在面具制作中,艺人为了突出戏中人物各自的性格和形象,以增强戏剧角色的怪异、奇特等特殊效果,把一些面具制作成动眼断颌或动眼吊颌。眼珠和下颌可以脱离于面具主体之外,成为活动的部件,存放和表演时用绳子和竹棍将其与面具主体连接为一体。表演时以嘴操纵绳子,眼晴和下颌会上下开合,使面具产生动感。

傩堂戏流行面广,影响深远,故而现存的傩堂戏古旧面具尤为丰富,数量很多。据统计,仅贵州省德江县就有640多面,为各县之冠。其中多数为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作品,还有一些为明代遗物。本书选用的傩戏面具来自贵州的德江县、松桃县、都匀市和重庆的酉阳县、广西的环江县。其中有不少是古旧面具、因其传承时间久远,故而古色斑斓,很像青铜器文物,别有一番艺术美感。

变人戏及其面具---变人戏是彝语"撮泰吉"的意译。"撮"意为"人","泰"意为"变化","古"即"游戏"的意思。"撮泰吉" 就是:"人类变化的戏",简称"变人戏",也是傩戏家族中的重要品类。

由于历史等六面的原因,变人戏现在仅在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裸戛村流传,可渭戏剧中的"活化石"。与地戏、傩堂戏相比,变人戏的内容更为古老,祭祀色彩更为强烈。裸戛村彝族人民能传承这一古老戏剧,尤为难能可贵。


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仅为个人学习参考使用,如有不妥或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