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界资讯

艺考界资讯

艺考界资讯

精心探索 独辟蹊径-舞蹈基本知识

来源:河南艺术中专学校招生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4-06 14:48:19

???????????????

??今天,正当我国人民又一次进入文化觉醒之时,孙颖同志与张定和同志合作,为我们推出了一部反映魏晋时期文化觉醒的民族舞剧《铜雀伎》。这是继舞剧《丝路花雨》后,民族舞剧形式上的又一可喜收获。

??东汉时期,曹操欲霸称雄,在建安之年大兴土木,营造了举世闻名的铜雀台,就在这为祭祀魏王朝先祖功德的铜雀台上,发生了一对歌舞伎人的爱与死的血泪故事--《铜雀伎》。这部舞剧不仅反映了魏晋政治生活的特点,而且也展现了汉魏独具的艺术风骨。

魏晋是我国历史上文艺崛起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随着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发展,人的思想逐渐摆脱奴隶制残余的支配,文艺不再只是祭奠天地、鬼神和歌颂君王的工具,而走入大胆、真挚地咏叹人的情感的天地。魏晋时期不仅出现了大诗人陶潜、竹林名士以及名声赫赫的曹氏三父子,而且在文艺理论、书法、绘画和雕塑方面,也都表现出独特的风格。这些文艺上的成就汇聚成一部文艺交响曲--魏晋之风。在这部交响乐各自奏出的不朽音响中,曹植的《洛神赋》便是其中的一个乐章。《洛神赋》揭示了魏王朝皇族贵戚中人的美好情感,使人看到了中国民主思想的萌芽,看到了文学上以人为主题的创作观的确立,因此它方能流传千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歌颂爱情的鸿篇。

??舞剧《铜雀伎》也是如此,通过男女主人公不畏帝王群僚的残暴专制,大胆追求爱情、誓死铭心的精神境界,体现了当时人们在思想觉醒运动中对生命、命运的新思索、新发现。从舞剧里我看到了陈旧礼法、残酷刑律,抵挡不住人的思想感情解放的洪流。我从舞剧浓郁的悲剧色彩中,感受到了魏晋之风中包含的那种新的人生观和艺术观的降临。看来用艺术评判历史,会产生某种意义上胜似文字语言的效果。为此,我向《铜》剧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祝贺!

观看《铜雀伎》,也勾起我对以往艺术实践的回忆。1957年我曾试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quot;的诗意,编演了独舞《菊志》。我想把陶潜那十分富于人情的吟唱,用舞蹈展现在舞台上,赞美古人的萧洒不群、飘逸自得、摆脱世俗迂腐的悟神之美。我认为这也正是魏晋风骨的精华。而今,上演了这么规模宏大的舞剧,赞美这古人的精神之美,使我感到莫大的欣慰。《铜雀伎》中郑飞蓬与卫斯奴两个人物形象都凝聚了这种精神上的美,这恐怕也是该剧编导的潜心追求吧。

??如何挖掘、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舞蹈的传统,《铜雀伎》的演出又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舞剧编导注意探索民族舞剧中最本质的东西--民族精神,从民族传统的美学思想、文化素质、艺术风格、生活习性、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等诸方面来寻找这个时代民族精神的"熔点",并加以整体和综合的表现,形成了该剧的独特气韵。正是有了这样的根基,所以这个舞剧在内容和形式上基本是统一的。

??孙颖同志长期苦心研讨史料,独辟蹊径的创作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他不一味泥古,敢于从明清的戏曲舞蹈中脱颖出来,刻意将魏晋之风染在人物形象上的作法,不仅对研究汉魏舞蹈是一次有益的开创,而且他这种突破固有表现形式的精神是很难能可贵的。我认为《铜》剧的诞生是全舞蹈界的骄傲,是值得舞蹈界很好研究与总结的。

??最后我提出一点看法供孙颖和张定和同志以及《铜雀伎》剧全体同志参考:在探求汉魏舞蹈艺术的真实上,是否也要考虑音乐的效果。用西洋管弦乐队伴奏固然有气氛和声势,但是往往却失去了民族气质上的真实。因此我也希望在研究中国民族舞剧的工作中,重视音乐的问题,使历史、舞蹈、音乐更有机的联系起来。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我们民族舞剧创作中普遍存在的通病。解决好这个问题,对进一步发展民族舞剧,必然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是《铜雀伎》的观众,我愿告演出者们:你们的表演把我的心烧热了,我用最诚恳的意见回报了你们的真诚。最后让我们以同样的迫切心情,祝愿中国民族舞剧事业的前程更加辉煌!


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仅为个人学习参考使用,如有不妥或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