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界资讯

艺考界资讯

艺考界资讯

浅谈学院派民间舞的共性与个性教育-舞蹈基本知识

来源:河南艺术中专学校招生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4-06 14:41:14

毛主席指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是共通的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以它是共性,是绝对的,然而这种共性,即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假如除去一切个性,还有什么共性呢?因为矛盾的各个特殊,所以造成个性。一切个性都是有条件地暂时地存在的,所以是相对的。”(毛泽东选集P295)

民间舞也不例外。在舞蹈艺术中,个性是人的性格特点,也就是艺术个性,它是一个舞蹈家的基本出发点,也是衡量艺术水平的标准之一。它包含主体意识,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作能力,自觉主动能力等等。我们所学的民间舞,它源于民间,在其中有很强的共性特点,但地域不同的民间舞在风格节奏和习惯动作上,有极大差异。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在表现形式上都有其独特风格,但风格与个性是不同的,同一舞蹈由不同的人来表演,这其中的差异就很大了,就体现出了个人的人性特点。

学院派民间舞教学,是通过专业舞蹈者在民间采风,把民间的、广场的或老艺人身上的自然形成的风格,通过加工整理,形成极规范的学院民间舞教材,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学院派教育注重代表性、训练性、系统性,强调规范,也就是较多地重视共性教育,忽视了教学中的主体――学生自身的个性教育。

当然,在初学民间舞时,强调规范性是必要的,规范是为风格服务的,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哪个民族的舞蹈,然而掌握了基本规矩成了“方圆”之后,就完成教学了吗?学校只是注重共性教育的场所吗?

在此提出学生在高年级时的个性培养的问题,学生每人的形象和形体各不相同,应在掌握民间舞基本特征之后,尽量发挥个人特点。如果同一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像一个“模子”刻出的那就不好。

从另一个角度看,学院派共性教育硕果累累,成绩显著,桃李满天下,成果有目共睹,不可抹杀。可当桃李分散到各地向外传播时,却形成了马铃薯规律――退化规律,也就是说,等而下之,一代不如一代,从学院派传播到地方,虽有成果,时至今日,它的弊病却愈来愈明显,越来越没有生气,出现了脱水的现象。分析原因如下:

原因(一),先从社会学角度看,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心理素质,由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在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里,融化在人们的血液中,并在大量的无意识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传统包袱特别沉重,人的个性长期得不到认可。规范化、模式化、一律化从政治、经济扩展到包括个人生活方式在内的一切领域,舞蹈界也深受影响。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民间被压抑的自我意识觉醒起来,人的才能和个性在不断发展,作为学院民间舞教学,对个性培养的再认识已迫在眉睫。

原因(二),中华民族另一典型心态是“从众心理”。尽管自然界中有万事万物,然而人的内心世界更为丰富复杂。先天和后天的条件,适应了人们的千差万别的个性特点和才能。然而在中华民族的“从众心理”状态下,个性是发挥甚少的,中国的许多俗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最好地说明了“随大流”是最安全的。也正是这“从众心理”告诉人们不要有个性,要和大家一样,才能得到承认。糟糕的是,这种心理在艺术上,就阻碍了艺术发展,给艺术创作造成恶性循环,不是百花齐放,而是一种花遍地开。例如同一个样板戏,各种文艺形式都演个遍。舞蹈界从50年代的“三灯一跑”到当代的“黄土黄”,演遍全国各个艺术团体,从中央到地方到海外。于平院长指出:“这一倾向的出现,就大多创作者而言,在于他们认为成功者走过的路必然是成功的捷径,体现了一种实用性;就其行为模式而言,其习惯于因循和追随,则体现出一种中庸主义,就其价值判断而言,则其判断尺度总是已经合乎存在的历史。”(《中外舞蹈思想教程》P10)在此我们呼唤个性,改造落后保守的劣根性,自觉地与世界文明发展的大势相接,努力学习和接受新的思想方式,以实现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现代化。

原因(三),学院民间舞断奶期太长,也就是说,脱离民间原生态的时间过长,民间舞没有回到原生态汲取新的养分,使后学者出现困惑,不知所学从哪里来,向何处发展。一代教师传一代学生时,又有许多原形被肢解,将民间的东西按城里人的个人的好恶进行取舍,中国虽有一万六千种民间舞,却在教学中日渐贫乏,慢慢枯萎,原有的个性也湮灭许多。“研究者”把自己割下的东西传给下一代又下一代的学生,教的教烦了,觉得没的教;学的学腻了,吃不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开门办学”,这应该是我们教育改革的一条思路,无论共性教育还是个性教育,回到原生态去,到民间去向毫无功利意识的老艺人学,博取众家之长。这里的开门办学,不是蜻蜓点水,而是脚踏实地,学习全面的完整的原汁原味的民间舞。开门办学是一种交流,把自己的作品给当地表演,同时学习当地原汁原味的民间舞,整理出立体教材,走一个地方,交一个朋友,与当地学校结成友好学校,建立长期的交流关系,走出去,请进来,这样我们就有了许多分校,许多基地。甚至我院三产可以与当地做生意,提供信息,搭桥牵线,这样上下有意识地合作,各有创收。民间舞的源头常有,活水常来,学院有了根,扎在自己民族的深厚土壤中,民间舞之树常青的愿望就有了基础,有了底!

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像清华一样,通才一年,专才二至三年。民间舞共性教育不仅必须要而且要强化,在比较完美的基础上,才有个性的展现。建议学院共性教育在中专四年,个性教育二年,在大学共性教育一年,个性二年。在个性教育中,启发扶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要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培养挖掘学生的个性,创作出随着变革的时代而变化着的民间舞作品。

在作品方向,在这里提出个“新”字,叫做“新民间舞”,也可以按时髦的字眼叫“后民间舞”。当今的民间舞作品,已被张继刚发展到了极致,他把民间舞历来的情绪化更加煽情化,那么地激烈、火爆、疯狂,但它不能代表“新”。我所提的“新民间舞”是淡化情节,淡化情绪,突出思想的民间舞,其主要特点是有个性,但不是个人风格。它应是传统的中国人的人性与民族文化思想解放的结合体,它应进一步打破一致的心态,它是达到个性化的民间舞。它反映今天的文化动态,文化心理。它是思想性强的民间舞。例如高度老师的《游牧一族》,从感觉上它是新的,有“新民间舞”的感觉,这就是新民间舞的滥觞。是我们民间舞的良好开端,应该深入研究,我们社会需要有现代意识的民间舞。正如于平院长所说:“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与开放的时代同步,与进取的人民交心,与变革的社会共荣。”


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仅为个人学习参考使用,如有不妥或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