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界资讯

艺考界资讯

艺考界资讯

营造及需还本的舞者身体 ——对舞者身体浅层描述-舞蹈基本知识

来源:河南艺术中专学校招生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4-06 14:05:58

内容提要:    《营造及需还本的舞者身体》分上、下两篇。此篇从身体被舞者认识吗入手,就身体至动作;身体与环境两个范畴对舞者身体进行浅层描述。它从舞者身体所要具备的基础特性和文化意识引导和构建,让这个被舞者认知又认知不完地再认识中理解身体,由它带动更多的舞蹈文化以及对舞蹈的方法。关键词:身体、感受、环境、文化                   营造及需还本的舞者身体(上)                ——对舞者身体浅层描述 序、身体被舞者认识吗

    谈身体,观身体、了解身体,不管是把词组顺序或倒回,答案就像时间一样被一天天地翻去又被一天天地迎来。即使我们抛开所有的伟大或深远,只要面对舞者的身体,就会发现其实它就是一个让我们始终未可终了的体验及认知, 即使我们触及到已有的身体,也未能包办那个正在发生的身体和不得不变的身体。作为舞者对待身体的认识,也许只不过是概念上的、某一习惯和被习性了的某套运作方式、某一种意识和思维关照下的身体、或就是“想当然”的身体。

    不同时间下、阶段性、层次里的舞者对身体的认知会是全然不同的。故而,认知身体和身体被认识便成为非常有意思和值得研究探讨的舞蹈文化,各自对身体描述和文化传播并构成由此的文化信息来让更多的舞者体验和交流,笔者将就身体至动作和身体与环境对舞者身体进行浅层范畴的描述,让这个被舞者认知又认知不完地再认识中理解身体,由它带动更多的舞蹈文化以及对舞蹈的方法。

一、身体至动作    之前,很长时间的舞蹈学习和对舞的认知,头号感受及概念就是“跳动作加情感”。动作似乎就是一个最大的面对和训练,于是认知:第一让脑子接受动作样式并形成印记;第二让身体去完成脑中确认的动作,在动作印记和动作规格要求的指令下身体渐渐有了习性或者叫做动律定型;第三努力向难度动作及技术技巧进攻,强度的体能训练是维系“好”的唯一方式。之后,我们能呈现出漂亮的动作了,而不成功者往往归咎于“条件不好”.

(一)由身体蔓延着动作    也许,我们久违了身体,看重了动作。或者,未能真正明了动作的出处在哪里?这个问题地提出,不能与动作的来源和促成以及舞蹈从哪里来、谁养育了舞蹈等等概念混同。虽然这些问题都与身体相关,但如果求得动作的“出处”在哪里?答案就是-身体。身体让我们承载动作,动作由身体表达及表现。由于 我们的舞蹈文化和舞蹈教育在方式上极为说动作、视动作,极为在动作的形态上强调动作的规格要求,动作的漂亮性是对动作文化的追求和解读基础,这样“唯一”地论舞蹈,使我们对动作的样子在脑中占有太大的空间,在心理上太过重视,在行动上尽最大可能的拷贝。我们已无法直接而又真实真诚地面对舞者自身的身体,便造成这样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感觉之中又在理性认知调节里的身体感受能力没能建立常规化。虽然,这样的问题在动作的“造型”上还不突出,而在整个动作的运程及运动过程中便没有太多的感受度 。如今人们会提到“动作连接”的重要性。其实,不是动作连接本身有什么难处,而是长期舞蹈教育的文化意识太过注重造型动作、太过强调通过抠动作而得到动作的熟练度和整齐划一,使得动作的连贯意识、动作的起承转合、动作的流程易隔断、阻截、并被不断的分解而停滞,造成身体只有“形”的能力,而少有“韵”的直觉、知觉、自觉的能力。

    第二、对身体的感受能力和意识没有建立在宏观和客观上。有时,学生以为自身的动作很准确,只是老师对其不公平。其实是他(她)确实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身体在哪里,脑子里认可的动作形象与身体存在的动作样子没有一致。另一方面,有人总以为身体条件不好,不可能完成漂亮的动作,或者说不可能达到老师的要求以及别的同学那个好样子。这样的矛盾往往造成师生间的不快,也更是舞者自身的心理纠结,甚至连敢于面对身体的概念也失去或不觉晓了。

    第三、对身体的自信并非源于心灵的自爱、自尊和对身体可舞蹈的想象力与行动力,而是依托在老师和他人的评判上。如果被说好,舞者便自信甚至得意、疯狂。如果否定,那就没有希望,自卑、冷漠、躲避来面对学习和舞蹈。原因是:我们不了解自己的身体,体会不到身体的舒畅和快感以及本能的情绪和能量的宣泄;体会不到那个建立在身体感受和心灵感觉下而自然形成的“秘密”成为对舞的痴迷和崇尚;以及身体运动得来的“宗教”文化感。

 其实动作由身体蔓延,所以必须认知“身体至动作”而非“动作用身体”的身体文化意识和理念。这样,我们才能调整动作的主被动关系,减轻动作样子对大脑和心灵的压力。由人的本体身体的感觉系统、运动系统和思维意识系统面对“动身体”并成为发散性的身体能动力的构成,而非概念化及单线条的思维意识。前者是本体生命意识态而后者是教唆和紧锁的条例文化。如果说舞蹈是生命最本质和最直接的形态方式及能量传输,那么前者才是我们营造和要去迎接的舞蹈空间。身体,就是这个舞蹈空间的代言、符号和实际,而动作便是这个存在中的必然结果来作为可观的舞蹈状态。

(二)身体感受能力    如果认识到身体至动作,那还需要有一套方式构成途经解决舞者对身体的感受能力。它可能正是从人本的 “感受”着手进入对身体的认知方法。    第一、感受,是人知觉度的基础层,在人的本性上具有大量的信息量且平常,人面对任何事物,得到的第一可能信息并非感觉和理解而易是感受。感受,似乎构架在感觉和感触之间的那个层,它往往是对浅层感觉有了应对,又可转换成深入感觉的联系桥梁。同时,感受又能触动意识中的各种信息并包括进入理性意识的前庭条件。注重感受身体对一个舞者来说,就是让意识制动于身体的运动过程。一方面讲是为了自身自在的身体运动。另一方面讲是由于舞蹈形态被建立后,作为舞者必须要去学习或运作那些动作的样子必然就存在学“像”的过程,这个像如何真正进入身体,同时能主动修正不准确的像样,舞者感受身体的能力就显得非常直接和具有能动性。

    第二、感受,是成全舞者构建身体意识平民化的心理文化性。提炼感受意识,它相对于整体意识范畴是意识是第一性状态,它直接、简朴、敏感、能动。 简捷说,由感受出发;由感受沟通;由感受产生下一步;再由感受去审视;从而回到深入一步的感受中,这样便形成了感受的生态链。它很简单,但很实际;它很踏实地进入挂钩身体和动作的关系。 我们只需关注感受、运用感受,没有太多复杂的概念, 没有太多的逻辑和思辨难度,只要提炼人的感受本能,一切便可逐步开始并能在其中找到身体的“脉”。

    第三、感受,是舞者感觉度的“准感觉”又是舞者身体理性构建必备的前提。从人的认知角度而言,理性构成基础一定是对感性的提炼,它还原人的本性所能再构建人的样式,让人成其为“人”。这样的一个哲学层,似乎舞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可旅程。舞蹈艺术可能就是那个自需要感觉,最说不出感觉,最传输人的心灵态又最与“神”同在的那个本质人性的艺术。它的特性并不流于社会性及社会功能,而恰恰在于那个生命的本真形态活动和言说,也正是人的意识被艺术外化的那个结晶。那么,当我们意识到身体至动作了,更要了解身体的整体功能及有各自功能化的利用,使感受身体更是基于最终那个人的样子并抽象出身体成韵,再回归和完成人的情感意识的需求。

    换言之,提炼人的本能所具有的能力,虽说是普遍的、简单的、易得亦能的方式,但往往正是知其不难恰恰不被人们重视也会被人们遗忘,尤其是在动作运行的整体和即现过程中。另外,让感受达到及归结为一个“系”的状态和范畴 才是感受意识整体配套的建立(笔者曾有文章《建立舞者身体的感受“系”》在舞院学报2010/第二期发表,在此就不详解了)。

二、身体与环境

    这里说的“环境”,包括两个范畴及多个层面。第一范畴是指舞者身体。第二范畴是指舞者身体之外的一切环境。

(一)身体感悟生命的自然科学    舞者身体其实就是一个身体运动、心理参与活动并调节或制约运动的质量。一个艺术的身体特质可能更是那个人的情感感觉在意识、潜意识中的能量释放。它充分真实的演绎着生命性的个体身体的样子,它的本真便在于生命的自然科学之存在,但往往极易被我们成为了社会性俗人而误解的解读。这个误解的解读就在于我们易得它的表象看只到了那个动作的结果,而搁置了身体种种因素的作用,以及深究那个身体深入的核心。 然而,舞蹈从诞生到使命,从过去到未来都注定是一个生命下的“蛋”,它孵化、形成并走向都是那个生命的存在和对生命功能的运用及解读。

    第一、静心,是营造最初启动的身体运动环境。舞者由于要学习动作和需热身及体能限制等客观因素,想静下来难也,甚至舞者的内心似乎还未能意识到“静”文化的意义和静对动的好处及必要性。由于舞蹈是动文化和动性质,使人们不易知和忘却了其实静是动的后台,以及是它的能量供给部和平衡场。需说明的“静”意,一定不是懒散、呆滞、封闭或克制等状态。它是构建身体的放松条件,是心理环境的清晰、自然、投入,非燥非紧非急的状态来得以意识的敏感度,使人的感受力、知觉度、应变性在身体运动中始终处在前沿并发挥机制作用达到良性循环的意识能。舞者的身体在一个静的环境和状态中,不仅他(她)能更多的获得放松感和对身体的知性,也易得到尽兴。这种尽兴是由于能把心静下后心理与身体有一种对话交流感, 其自信和多情多意地建立在身体的运动和身体呈现动作时, 身体便有了属于个体自身属性的“语言”和逻辑存在,它似乎就获得了自身生命属性的“秘密”。 故而,也不会存在“兴奋不起来”的问题。如果一个舞者的身体需要通过外部刺激或心理紧张来构建所谓的兴奋,这一兴奋的性质只是在情绪层面,而非整体生理层面。那么,舞者的身体层次只在表层的感知度中活动及肆意着感性,而非成为有性灵感觉而被支撑在理性之中的精神意志里的尽兴,以及只有构建在得以精神能量才可被扩大的身体运动能力。

 第二、放开及尝试,是舞者运动身体的基础环境。放开是一个动词,从这点说,便可关联着舞蹈的本性和本体属性,我们身体的每一动似乎都是一个动词现象及解读,所用的动词似乎都是舞蹈的运作动机和基础。 放开, 它又是人的心理活动,也必然和人的意识、性格相关,更是被人的潜在文化性左右,即“观念”问题,它可能更决定着舞者的放开度和可能性的暗物质,甚至不被自我意识所承认。这里不深究放开的文化意识,只从身体运动层面提及放开可造成的物质能量:其一、心态要放开来面对身体运动。舞者不愿或不能放开的心态往往由于怕错、怕骂、怕丑以及惧怕动作的难度所至。所以,敢于面对和接受自己就成为可放开的条件了。其二、放开身体各部位和在运动过程中始终的放开。这样才有可能产生和能让舞者意识到那个真身体、真动作的存在真实性。有时,舞者总能意识到自身有问题使舞蹈跳不好,但并不能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更不能理解问题的根源机可能正是由于自身“从来没有真正在意识上和行动中把身体放开”。其实,放开身体来体会身体的运动态便才是改善身体问题的前提。

 之后,便要进入尝试的心理及文化意识。如果放开了身体但不敢去尝试或者不愿意尝试,这个舞者的身体一定只能在浅层及狭窄的空间里,身体的能量和潜能就不可能“见天日”。当然,说到尝试这个层面的文化,除了舞者的外部环境要好以外,更是一个舞者自身的舞蹈需求和精神追求。所以,起尝试作用的恰恰不再是从体能角度而言的能量可能性及或身体体能的障碍。而是,心理、精神、文化和眼界层面的问题构建或制约着身体能量,其中包含习性和惯性、面子、自我认同、审美定式等等,它们直接导致和影响着舞者的尝试可能性。

 第三、协调及平衡,是身体运动能量的基础环境。舞者的身体质性能体现动作质感了,除了需要一定量的训练身体功能以外,最能动的能量就是协调、平衡身体的方法。协调有两个层面:其一、身体各部门的协调性,它是人天生的感觉意识层及神经系统与体能的关系和影响。后者、神经系统与体能的关系,我们可以从简单、复杂、难度性的运动训练来强化完善。但前者、感觉意识层恰恰需要调理和引导,就好像中医的医治理念,观心、致意、感受便是主要的因素及训练信息和文化提携,而平和勿燥更是改善感觉意识层的环境。目前舞者的身体训练方式和文化理念多在后者,而非进入前者,前者可谓“文化沙漠”。仅此训身非训心,非身体也,自然无法理 解和解读生命的自然科学。其二、身体对动作性质、关系于身体整体运动的协调。这个层面涉及舞感、身体零件条件和身体运动体能。其中身体舞感是最为天性的,最要受到保护。往往一个错误和恶俗的审美意象可能很快就会破坏了一个舞者天生优质的天然韵美及审美细胞。这样的天然如同一个天生具有天籁之声的嗓音实属难得,一旦人为损害也实难修复。再有,一个好的舞感存在或被提炼和表达出来,一定是舞者的心理意识反馈在身体运动中,一旦被压抑自身心情和混乱的心理意识及认知,就会使身体无从协调和已破坏了协调性的建立。如果说,放开是进入身体运动的前提;那么放下就是身体协调的前提;当一个舞者有了放开意识又能放下了,其身体的协调性一定存在也一定在帮助身体运动动作。

 身体零件,也是先天具有适合舞或欠缺于舞的存在,但人们对这个问题早已改造有方,后天塑造已不是太大的问题。有时也许会是这样的一个悖论:我们的舞者可能身体零件太好了,好的让其在身体运动中无需关注用心也无需调动感觉,那个动作形就在、还挺漂亮,也就到头了。舞蹈一旦只停留在制造漂亮动作为宗旨目的,那么身体运动的魅力实在就变得狭窄了,而需要通过超出人本第一性的协调去深层协调才能出现的身体动作以及舞蹈语言就被封闭了,舞蹈舞种形态的再创造和创新也就无门也无路。

 除身体零件外,便是身体之“力”而构成身体运动能力。力性是一个多性质的问题,它也不是固化或者说可单纯存在的。从身体协调性和协调身体而言,有一个最基础的力意识和对力运用的文化性是必要提出来的,那就是避免“拙力”。当然,说到拙力的存在,其甄别涉及到美学和审美意识的取向问题。在此只说一个概念:力非用大、用足,而是适度和点到及准确。说白了就是,不要使大力!让自身的心态“不在使劲”,而是放松面对。心理不较劲,然后做到放下来尝试感受力性的客观,这样身体就不会存在拙力,动作-身体-力道之间的关系便可渐渐知晓和掌握。

 当舞者能够进入生理和心理的文化意识,让文化元素、属性成为身体的认知和修炼的基础引导,能够相对客观、理性的面对自身身体,再让生理和心理的各种能量本然释放,舞蹈的途经本身就给了我们感悟生命的自然科学,而舞者的身体就是这一感悟中的真实,既是先行者又是受益者。

(二)身体窥探舞蹈世界    我们知道人需要周遭的环境,它影响着人的生存和生活的优质性。舞蹈及舞者也是如此,身体之外的一切环境直接影响着舞的优质和对舞的认知,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环境左右着舞者的身体。

    第一、舞蹈教育背景,这是一个无法摆脱的事实,甚至带着深深的烙印一直伴随。其一、老师的作用。除了一般概念的老师意义外,在舞蹈上的“师生相”极为突出,比如,老师的审美、技术特长以及动作的样子,都会“种”在学习者的身上。由于舞蹈形象和学习都需要模仿性,舞蹈是群体学习和群体氛围,那个教师往往就好像是“领舞”或“镜子”, 加上老师的语言所强调的是什么,学习者就关注什么被引导成那个样子,跟着学及照着学相互自然“近相”了。其二、舞种基础及接触程度。这使舞者身上留着深深的痕迹也流着浓浓的味道,它对舞者起着双刃剑的作用。如果说,能有文化及理性的引导,能进入各舞种之间的共性规律又能抓住各舞种不同特性关系下的认知加训练,舞者身体得到的养分就会丰富,各舞中的学习也让身体的可舞能力加强。但是,如果只在舞种的各不同动作形态上求学习和照搬,那么,其结果往往不能得到互补和贯通,倒会成为四不像、跳啥不是啥的舞者和局面。其三、舞蹈环境的熏陶,其中包含可以欣赏到水平高的对象、群体,舞蹈哲学和文化层面的认知程度,对舞蹈研究的前沿理念和技术信息的获得等等。如果所处环境是良性循环的,舞者身体的样子自然就是那个好环境下的产物和风向标,这种潜移默化的环境既带来身体的样子在变化,又深入一步促成对身体文化的思考及探索,转而再成为新的身体样式。

 第二、合作机会。两个同等条件的舞者会有大不相同的合作机会,而不同条件、水准的舞者由于机会不同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和全然不同的结果。 一个幸运的舞者,他(她)就可能碰到好的老师、好的学习条件及高水准的环境、好的同学、好的舞伴、好的编导、好的作品。有了这样的条件,舞者的身体总是不断地向优质和个性化发展,而对舞蹈的理解、认知及思考也会进入更多地文化及深层次。这往往不仅是动作的技术技巧层面,而更是舞者心智的成熟,表达及表现上的到位,身体及艺术上的修养提高等等。这就好比,人年轻的时候人们会评价说“好看、漂亮”;到了一定的年纪和阅历后人们会评价说“有品味、气质好”。 也许我们不得强求所谓的合作机会,但我们可以懂得和珍惜合作机会。对机会的概念往往不一定是预想之中的那个“好”,可能还会认为不是机会而放弃。什么是机会,对于舞蹈这个以年青为特性的事物来说,机会的代言就是要多跳,选择不同的环境去参与,让身体得到充分地被利用,舞者的身体成熟在舞中,舞者从感受到感悟还在舞中,舞中的不同就是环境的不同,环境的不同便给了舞者身体释放的不同,归结出的舞蹈文化及理解也就不同。然而,我们中国的舞者,离开舞蹈时太年青,舞蹈实践机会太短也太少,很多人二十几岁,就觉得自己老了不能再舞了。真好比舞蹈事业的广阔人群,其性能和心智只在“幼年”就结束了,一代代地幼年换代,这个家族是否太过年青。没有成熟未见过世面,没有深厚的阅历和经验,这个家族的遗传基因是否显得太弱。我们把学舞阶段比着“孕育”阶段,花了长达约十几年,而做舞者的阶段可能才一、二年,好比“出生”后的年龄,有的人甚至学完就改行或学完就做老师,马上又进入了“老年”,不再有太多的身体力行、更不再体会身体,也丢失了演作品和舞台上特定环境中的舞者体验和经历 。舞者的身体既是太年轻即是太老化,这样的家族结构是否失衡极易存在缺陷。

 第三、时间因素。 从舞者身体的角度来说,其一、某个时间流行和执行的身体技术,会使那个时间下的舞者得此烙印,其中由时间限定下的得或失亦是如此。其二、审美,当然这个审美本身就包含着舞蹈的技术,同时更是某个年代的社会性审美趋向和社会心理认同的审美状态,一定时间的刻画,一个舞者的身体就被印记了,过了这个时间,被刻画的那个印记有的只是淡化,有的甚至不可淡化,已成为一种审美定式后的样子和味道。舞者的身体可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但可从文化及心理调在始终地与时俱进上。当然,这并不是说一味的跟风或抛弃,而是舞者理性的审美认知和对世界的深度理解。对过去,固守固化不可取,而是发现真谛和有特性意义及有价值的需要传带、传承,并能回归事物规律的共性力量。那么这样的舞者就有含金量。对现在,不要回避排斥,要敢于面对及尝试,还要跟进理性思考和分析。那么这样的舞者身体就不会有“尘土”,并具有提炼出的身体质感和味道。对未来,在心理上不要“不是困了就是还早呢”让敏感和感觉都关闭,而是要具有追问和追求的心理文化需求,对前景会设想会做梦,并由历史发展观探究未来,或者具有一定超前的行为实践。那么这样的舞者其身在舞蹈世界里窥探并发光,其心在世界位置上续认知舞蹈,也许某个舞蹈的里程碑将可能在此树立。

结语:

    艺术是“风”物质的属性。它非常地风向是对时间的需求和摆脱,其需求和摆脱都是那个人的心理时间跳跃于物理的时间。而舞蹈可能就是那个“风”物质中最具特性的代表,风向更为年青和鲜活飘逸既是即失,其状态在舞者的身体及环境中更是灵验和实际。原来,舞蹈就在身体,身体就是舞蹈;舞蹈的发展就是对身体的言说,身体的言说反过来促动着舞蹈向前再向前。那自然动作还是动作的自然,其实都是身体作为,也是人们无法跳脱身体而诠释的“左看和右看”。    总之,舞者对自身身体的认知是舞者的舞蹈“生活”,而舞者对身体的认知反过来作用了舞蹈“生命”。下篇将继续描述 。


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仅为个人学习参考使用,如有不妥或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